而拍攝RAW格式時,相機上的所有設置除了ISO、快門、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設定一律對RAW檔不起作用,因為上述的色彩空間、銳化值、白平衡、對比度、降噪等的所有操作,必須在轉換Raw時才指定,一切都由你自己控制。
Raw指的是原始、未經加工的。放在相機上來說,Raw檔是未經處理、壓縮的照片格式,它直接捕抓感光元件上原始資料,裡頭有當時相機拍攝時所設定的曝光值、色彩、白平衡…等,就因為它並不是圖檔的一種,所以在一般的圖片瀏覽軟體,並沒有辦法直接開啟。這也有可能是限制一般玩家使用Raw檔存取的門檻之一,加上它需要做轉檔輸出的動作,對於大量的照片,是需要耗費一些時間的,而且也需要換上更大容量的記憶卡,才有辦法應付長時的拍攝需求。
RAW檔包含豐富的影像資訊,即使經色彩或階調整理,亦不會損壞影像品質,缺點在各相機製造商的格式不統一。
不過,還是推崇使用Raw檔進行拍攝。好處是它能保留原始細節,不管你怎麼調整後製,還是能回到原始檔,在後製上留有較佳的修改空間。如果今天的拍攝地點或人物,今生就只有此次的機會,沒有抓準拍攝的設定值,還能靠Raw檔做些補救,像是雜訊、銳利度、對比、白平衡、亮度、顏色等等。這些係數的調整,會比直接使用Jpeg修改來得好,畢竟Jpeg是經過壓縮的檔案,高度的修改會讓照片的細節嚴重流失。但也有一些情況是救不回來的,像是嚴重的手晃、反差太大,算就是如來佛祖也愛莫能助啦!
使用 RAW 的好處
這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不過,隨著軟體技術的演進以及DSLR的風行,我們還是將幾個RAW的優點再做一個整理。
RAW 檔如同傳統領域的原始底片一般,是感測元件(CCD/CMOS)捕捉光的訊號之原始紀錄。拍攝 RAW 檔可以得到相當多的後製便利及彈性,簡述於下:
1. 色溫的控制:對於 RAW 檔而言,色溫只是一個設定,在 RAW 程式中,可以很輕易地指定色溫,得到符合實際情況的結果。但如果當初是以JPEG/TIFF記錄的話,色彩平衡的校正不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且,在調整JPEG/TIFF的過程中,也有可能造成局部的色彩偏離。
2. 過曝時細節的回復:對於許多 RAW格式,在特定的過曝情況下,仍然可以記錄到影像的細節,在現實的情況下,我們有很多機會去拍攝白色的衣服、高反差的環境...等,因此有機會將局部過曝的區域,予以回復。
3. RAW 的編修常是一個 12Bits / 16 Bits 環境下的編修,比一般的影像處理軟體 8Bits環境的編修,保存了更多的細節。
4. RAW 的編修常是透過「設定」的概念來作業,原始的RAW檔部份並不會改變,所以一個 RAW 的編修是一個「無失真」式的編修,在編修的過程中,並不會損失影像的細節,相對而言,PS/PI 的編修過程,則很難避免損失影像的細節。
5. 再從檔案大小來看,RAW 的存檔在檔案大小的增加上幅度尚小,而 PS每增加一個圖層,檔案的大小則會倍增。
6. 莫爾紋的校正,有機會校正影像的莫爾紋。
7. 色散的校正,有機會減緩影像的色散情況。
8. 畸變的校正,有機會校正因鏡頭產生的畸變。
9. 除塵,有機會校正CCD/CMOS 染塵的情況。
10. 後續性,在軟體技術的演進下,有機會在後續修潤為更多的風格,並擁有更多的可能。
爲什麽要拍攝RAW
n 為了獲得高品質之成像
n 為了後製處理中得到最大之自由度
n 對影像品質最小的損害
n 任何從事專業數位攝影、追求影像品質工作者
n 宛如傳統底片,已記錄但尚未沖洗,被描述為『數位底片』
n 當你之技巧、工具、以及需求成長或改變時,可無限次的再度『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