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科技時代與數位影像


緣起
沒有光,就沒有攝影。攝影在藝術領域算是十分冷門技術,但它所紀錄的影像,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之一,透過相機快門將瞬間定格,即使時光流逝,仍能為我們留下永恆的回憶。攝影之能成為一門藝術,不僅是具獨特的表現方式,而是當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已包含了作者多年孕育的思想與技術經驗累積,表達了作者的風格,屬一門易學難精的視覺藝術。
相機發展至今屈指數來已一百七十多年歷史,近四十餘年來,從黑白到彩色、負片到正片、傳統到數位,歷經數次影像紀錄媒材的變革。十餘年來數位相機誕生並蓬勃發展,在攝影史上產生重大的革命,相機走進數位時代,已與科技密不可分了。
原先,都不看好數位相機發展,將難以與傳統底片相抗衡,認為只不過是輔助傳統攝影在影像處理之不足。但,由傳統攝影為主數位為輔,已轉向為數位為主傳統為輔。然科技軟、硬體日新月異發展,在數位影像質感、ISO、連拍上已凌駕傳統影像,千萬像素的數位相機有普及化的趨勢,且相關技術仍持續在發展中。攝影已是一門光學、電子、數位及藝術相結合的東西,讓創作者獲得更大的空間,實為攝影術發明以來最重要的革命!
攝影走入數位化後,已經變成很容易,不再只是少數攝影同好的專利。在此充滿希望的時代,尤其政府推動週休二日以來,更帶動全民蓬勃的攝影精神生活。
Photoshop的發展
PhotoshopAdobe公司研發設計的影像處理軟體之一,是現今全世界最暢銷的影像編輯軟體,廣受攝影同好、平面設計或廣告美工人士的喜愛。
Photoshop主要在處理以像素(Pixel)所構成的數位影像,提供許多的編修指令與操作工具,方便操作者進行作業。Adobe公司自從19902月發行第一版為Photoshop 1.0.7後,每隔13年就會更新版本,操作介面更加簡潔有力,縮短了許多工作時間與步驟流程,只需彈指間就能完成影像創作,達成預期效果。於20124月發佈最新版本CS6,這是Photoshop中的第13個版本。
傳統與數位影像
整個攝影藝術史中,在傳統底片時代,當按下快門後,絕大部分人士直接將底片交給快速沖印店,進行底片的顯影與定影,再經作者篩選較優或全部影像,才沖洗出相片,完成作品,造就街頭林立的快速輸出沖印店。傳統暗房的泰斗安瑟亞當斯主張從拍攝、沖底片至輸出印製都應由自己全權掌控。但傳統暗房因過程繁瑣及穩定性不夠,使許多攝影愛好者常常望之卻步,或淺嘗即止。
在此數位影像時代,已改變對傳統攝影的相關觀念,影像以數據檔案方式儲存在電腦硬碟中,可透過網路與朋友分享,除了必要或參加比賽外,少有洗出相片。由於影像的數位化腳步來得太快,致使眾多優秀的傳統攝影專家措手不及因應,更造成快速輸出沖印店在不景氣中關門大吉。
由傳統走入數位後,改變的不僅是相機器材,按下快門後的現象、攝影的本質及拍攝者頭腦也應跟著改變。按下相機快門,僅完成約佔影像呈現的六、七成作業,接下來的三、四成,可由作者藉由電腦、軟體進行明室暗房後製。丟棄底片時代的思維,數位影像的後續處理變得很重要,如色階、曲線、飽和度及銳利度等調整是有必要的,方能完全自然呈現及提升原始影像的價值,相關影像甚至更可進一步做影像創作與合成。
原傳統暗房能做到的效果,Photoshop軟體亦能達成,其過程容易且精密更具效率!可精確達成預期結果,不滿意再來一次,經濟又實惠。編修一幅影像可於1分鐘完成或10分鐘10小時甚至10天的時間,慢工出細活,編修出滿意的作品。儲存後的數位化影像,不受潮濕、褪色擔憂,檔案數位資料是永久不變的。
紀實與後製
「攝影」原意味著無可扭曲的真實記錄,那麼一張照片是否應該在按下快門時就決定該影像的宿命?或可將相機視為自由創作的工具之一,在真實與虛幻間另闢一美學藝術?數位相機內定軟體功能越來越強,如白平衡設定、疊片合成高動態範圍(HDR)、寬景接圖(Photomerge)等,所得影像是否仍屬於一次性拍攝影像?專家稱:數位影像係經電子、資訊、類比轉數位等方式進行處理,以相機器材的角度來看,數位成像不是已經在相機中後製了嗎?
除非是新聞紀實、戰地報導攝影工作者或參加有獎金的攝影比賽等,需忠於事實、真實樣貌、原汁原味影像呈現。如違背規定,進行影像的合成或拼貼,就有作假、欺騙或詐欺的嫌疑,萬萬不可。
數位影像帶來攝影比賽的陰影
目前部分攝影比賽簡章都有規定:「參賽作品應為本人作品,不得重製、抄襲、不得經電腦後製、加色、加字及彩繪、不得合成、格放、疊片及護貝、不收連作。違反者,不予評審。」其實在此電子、數位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影像的後製似乎在攝影界上蒙上一層陰影。如何探討明訂數位影像「後製」準則以作為因應?「後製」是否定義為按下快門以後的各種修像行為?或簡章不訂,作者自行發揮。
一般說來,只要慢工出細活,都可修出預期效果,但影像已非當初所拍。對「後製」難以訂定完備,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遏止少數不法人士行為,而無法讓數位影像正常化的發展,實是可惜。
近幾個月來,總有少數投機份子仍違抗簡章規定因參賽作品尺寸太小,或軟體機能太強,結果作品仍進行「後製或合成」,如何認定作品是否具後製或合成?評審專家無法於短時間查出相關瑕疵而獲獎,公布得獎者作品後遭檢舉違規乙事,已屢見不鮮,如何杜絕?提高攝影人道德素養?在將來的比賽中仍將爭議不斷
數位影像處理是有必要性的
數位影像與傳統類比攝影,有其本質上的差異,影像增加對比、飽和度、去除雜訊、進行銳利化等行為,皆有其必要性及合理性。旗艦型數位相機能進行內部多次合成、新增機能與特效,為何不能在後處理時去進行處理?科技不斷進步,數位影像發展更不可限量,未來數位攝影將面臨更多變化與挑戰。
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比例未統一,不格放要如何輸出作品?越來越多數位相機內含高動態範圍(HDR)、寬景接圖(Photomerge)等機能,所拍得影像是否屬於影像合成?應否拋開「傳統底片」攝影的思維與嚴肅問題?如何對待「數位影像」?該如何定義影像後製與創作?
傳統攝影大師創作
傳統底片愛好者都知道,底片生產廠商對影像、色彩的設計有特殊秘方,如柯達軟片色彩較豔麗、富士些微偏綠;傳統暗房中手工進行加光、減光、多重曝光、飽和處理技術,視為最高技術與理所當然。
一代攝影大師郎靜山先生的集錦創作,不是在暗房中經多次曝光和合成的作品,在世界攝影藝壇上能獨樹一格深獲好評,其作品不知是否合乎現在比賽簡章規定?
學習影像處理
就如同學習汽車駕駛般,需先按部就班熟悉汽車相關控制面版操作,加油、煞車、換檔、左轉右轉,慢慢累積經驗,最後就可在高速公路上飆車,在車陣裡衝出重圍,成為優秀駕駛。
學習Photoshop何嘗不是如此,其軟體功能指令強大,想要如速食主意般,立竿見影,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照片須經審作者審慎挑選、編修處理、創作、輸出等階段。亦即需具備攝影構圖技巧電腦基本操作與數位相關知識,熟悉工具與指令操作,由淺入深慢慢建立觀念,一回生二回熟,模擬學習專家後製技巧,延伸自己對影像的創意,引領進入數位影像世界,表現心目中的異想世界,體會新時代的數位攝影所帶來的樂趣!
藝術創作路迢迢
初學Photoshop及相關影像創作常在錯誤中學習也許發生許多挫折與阻力,唯有經思索及嚴厲折磨堅強與自信,方能走出一康莊大道。最後,如何掌握後製技巧與學會影像創作,是需要時間與技巧的累積,好的作品需深入人的內心深處,觸動心靈的弦,兼顧形式與內涵。
影像的創作性與藝術性,是攝影同好努力的目標,藝術要用新的思維去創新,追求藝術創作之路是辛苦的,也許孤獨,但有意義,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歷程。數位攝影應注意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可否盡情享受科技發展的果實,發揮創意,化腐朽為神奇,盡情揮灑以開創出數位時代的另一片天空。
將影像處理得美美的、創新的,應是現今部分數位攝影同好追求目標,限制過多將壓抑年輕一代攝影家的創作思維,期許自己不斷追求藝術的真善美境界。還好現今各大攝影學會仍未禁止影像後製創作,甚至鼓勵及教育數位影像處理及創作,供喜好數位影像創作發揮的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