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碌碡


碌碡發音為ㄌㄨˋ ㄉㄨˊ」,需靠牛拖拉的農具,中間有原木刻鏤而成,形似楊桃形狀之圓軸,此滾筒狀的圓軸上裝置七片或八片木葉,故,橫切面如一放射狀的多角星一般,前後兩邊有踏板。農夫站立於踏板上,一前一後,水牛於前方拖拉時,碌碡葉片便翻滾拍打,發出啪啦啪啦美妙有節奏的聲音。




農夫處理農田雖然有牛犁、割耙、碌碡等工具,但在使用時機並不同,各司其職。牛犁主要的功用是把底下的土挖起來,這種剛剛挖起來的土通常會大小不均勻,且有很多大的泥土塊,此時,需利用割耙來把土壤切割打散,最後才使用碌碡將田裡的土打爛,若田中草禾未腐爛,耙田後必需打碌碡,碌碡是專為碾壓草禾入土而設計的農具。將田裡的泥土處理成細細綿綿的,沒有大塊的泥土。由於碌碡的前後兩端都有一跟木棍,可以將農田抹平,所以通常使用碌碡打田完畢後,就可以準備插秧囉!






「打碌碡」需要一點技巧,兩腳間需有良好平衡,一般以「上碌碡」最為困難,因未平衡而跌倒。






當農人站在上面,水牛拖行,站在上面一手牽牛繩,一手持碌碡勾,邊喊邊執行牛鞭,讓牛拖著碌碡前進,向前轉動就把稻根、雜草及硬土等壓入土底。碌碡鉤是轉彎或上下田埂用具,亦可當支撐身體平衡的重要工具。



農人使用碌碡作業,一般作兩次,第一次重心放在前頭,第二次重心放在後方,邊走邊壓。泥土壓平就可插秧,此季農事之牛耕作業就告一段落,水牛就可進行長時間的休息了。







犁耙(手耙)


犁耙又稱手耙,由於長相似中文字「而」,亦稱為而字耙。

 











是以前(民國60年以前),農人用來翻土處理雜草及整地的農具之一,它也是用來打散土壤中成塊的土壤工具之一。其用途在碎土兼耙平,農夫於農田中經牛犁翻土後,或在割耙處理過後的水田,如果農田還有高低不平時所用。

 因水田插秧前必須處理得在同一水平線上,將來秧苗在水中成長時,放水時,才不至於農田高處乾枯缺水,造成部分秧苗枯死。
 









不同於犁或割耙農具是,手耙(犁耙)農具顧名思義,是由農人徒手操作的。由於經過犁田及割耙處理過農田,一塊農田已經大致平整了,此時再以手耙機動性進行處理,順帶也可以拉掉部分雜草或在將雜草已水將採入泥土中,腐爛後做為肥料。




後來,為將農田順便整平,俾利近日插秧作業,農夫很有智慧,將一長條橫木,固定於犁耙下方,如此一兼兩顧,處理雜草並整平農田,接下來就可順利進行插秧作業了。
 










割耙


 駛牛踏割耙,早年(約民國60年前)旱田大都在犁田之後直接以割耙搗碎田土,或稱割扒。常見的割耙,以木架帶兩排鐵刀,前排八片後排九片相錯排列,如此可將土切割成更小塊。


割耙的用途在將大塊泥土耙碎,因早年農田水利不發達,部分農田常到耕耘時田中欠水乾枯,當農田土壤經犁過後,尚有大塊的土塊,於是就需要使用割耙再拖過一遍。割耙上面平均分佈的刀片能將農田大塊土塊切割成小塊,再以水浸泡鬆軟後,讓田變成比較適合插秧。




其使用方法為將割耙兩端以繩繫緊,加上牛軛,以牛拖拉,農夫雙腳一前一後踩於割耙架上。當牛拖著割耙耕完田以後,將泥土割碎, 這就是割耙的用途。









水牛學校介紹


學畫的李春信先生,沒想到人生竟然有一天會養了一頭牛,也沒想過有了一頭牛之後,竟然會跟著牛一起創作、一起耕田,現在竟然還經營起水牛學校。

水牛是老祖先們開墾台灣土地最重要的夥伴,而水牛精神更是象徵台灣人民為生活打拼的堅韌生命力。人與水牛一同站在土地上更是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也產生了美麗純真的「牧童」文化與友善大地的「牛耕」文化。建立水牛學校,就是希望能藉由教育「人」與「牛」,讓兩者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地創造出最真、善、美的故事。讓年輕人或小孩認識生命教育,讓人與牛的互動中發現生命的力量與感動。更進一步培育牛耕人才,傳承牛耕技術,為文化傳承立命。李春信聯繫電話 0926939186

水牛學校在2017~2018新學年共推出九堂和土地、水牛、信鴿、與環境藝術緊密結合的自然人文課程。豐富您身、心、靈上更能均衡的學習成長。讓我們一起在與牛兒共舞的環境下探索自然、享受自然









水牛學校的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