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礁溪二龍村「扒龍船」(2/2)
然後敲鑼展開競渡,如果有一方認為起步較慢,不肯敲鑼跟進則原先出發的那一隊須折反重來,可以停止競渡,雙方要重新回到起點,重新再來,這樣的情形會反復發生很多次,直到雙方都滿意才開始展開競渡,聽說為了開始起划而達數十次之多,故有進行了近1個小時,卻連一趟都沒有划完,極富鄉土之趣味性。
若雙方都敲鑼示意,則雙方搶奪先達於終點處,拿到象徵村泰民安、五穀豐登的平安旗,先拿下的一方即獲得勝利,但由於未設裁判,奪旗的先後也常有爭議,以致曾經一度中斷,後終因世交之篤與歷史傳承,兩莊復又重掌船槳,熱鬧開鑼。 二庄庄民卻往往自認己方才是勝利者, 因此往往是來來回回賽了十趟、八趟,仍難罷休。
這麼激烈的競賽,爭的是被庄民視為最神聖、吉利的「平安旗」, 以及鄉民們那股「輸人不輸陣」的運動精神。這個習俗已經相傳二百多年,是台灣最具有鄉土文化之民俗活動。
文化轉變
依文獻得知:「二龍競渡」活動早期由十二天,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不喜歡看到這種全村團結同樂的景況,於是壓制活動舉辦,就由十二天改為六天、四天或而兩天。到光復後仍是兩天,而且還是不定期在農忙後才舉行。
直到民國五十四年後才由林趖當了村長後,將活動改為一天,而且選在每年端午節時才舉行,其理由有以下三點:
一:在端午節時民間要拜拜,競渡活動也要拜拜,若將兩者合併,可以省下不少錢。
二:端午節仍在農忙時期,但熱鬧也只有一天(大家都放假),不會耽誤農事。
三:同時亦可以紀念屈原活動。
這樣的決定改變了二龍競渡原有早期慶祝豐收的意義,而變成紀念性的層面了。二龍村之龍舟民俗活動因為時代背景加上宗教的滲入,與台灣其他各地把龍舟比賽,當作一個民間習俗節令應景運動,的確是與其他縣市或地區所舉辦的划龍舟競賽不同,如此君子之爭不以勝負、輸贏為目的,並以兩岸的觀眾為裁判的方式,為台灣唯獨僅有的民俗活動。
二龍競渡特色
另有插在船尾的平安旗,旗上繡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字樣的旗子,為爐主負責訂作及分送工作,需要者須事先登記,有求必應。
端午當天早上約六點開始進行勒肚、絞船、祭拜、點睛及下水遊港獻紙儀式,並供民眾體驗傳統二龍競渡,此時男女親子皆可上船體驗,本人為記錄此活動,特於當天早上四點多出發前往該地,進行此次紀實活動。
最後,當然要為自己留下美麗的紀念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