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礁溪二龍村「扒龍船」(1/2)


礁溪二龍村扒龍船(1/2)
文化典故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東緣的一個小村莊---二龍村,河水源自五峰旗瀑布流經此地,聽說該村老一輩長者稱,於端午節的龍舟賽,並不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它的由來已沒有人可明確的說出,根據二龍村的耆老們憑著過去的回憶,在代代傳述中「二龍競渡」的由來是起源於「平埔族噶瑪蘭人」的一種活動。







又,鄉間流傳,早年平埔族噶瑪蘭人依二龍河畔而居,當時每戶人家後院皆與河道相通,因此常有孩童落水溺斃事件發生,於是當地的噶瑪蘭人便以競渡方式,驅逐水中精怪,祈以超渡不幸的亡魂。後來,民間仍然延續著這個龍舟驅逐水中精怪習俗。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淇武蘭的居民已經與二龍河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生活飲水開始到洗衣、捕魚、交通、灌溉等都和二龍河無法分開。

代代相傳

村民造了龍船來超渡他們,所用的船隻,長約10公尺,寬2.7公尺,並在船隻的船首、船尾、船槳等地方都畫上太極圖案,船首並畫上一對麒麟,以達到鎮壓、避邪、和求平安之目的。到了端午節當天由輪到主事者敲著大銅鑼,召聚村裡壯丁,上庄淇武蘭、下庄洲阿尾,兩庄頭會擇良辰吉日,燒香、燃炮由庄裡少年仔將龍舟從龍舟厝中請出來。



用藤條將一根圓木龍骨從頭至尾綑牢在船身中心,以免船隻在用力划動時失去平衡,完成縛龍骨、繫繩、塗油粉飾、架舵、插旗等工作後,於祭典會場獻紙錢鳴炮,並齊力抬龍舟下水,經過這一番程序後。當天家家戶戶備妥牲禮,在河邊祭拜河神。












「扒龍船」是由淇武蘭與洲子尾兩個庄子傳承了200多年的歷史,兩庄各有其專屬龍舟,是以一般河船加以彩妝而成,並沒有龍頭。競賽前須先遊河一周來祭拜河神,而賽舟規則採兩庄各一隊每隊20人,沒有裁判,勝負全憑觀眾與兩隊隊員自行認定,起跑號令由兩隊一方中自認為有自信時即可敲鑼前進, 兩庄村民皆以扒龍舟為當地的年度大事,是該鄉文化上的寶貴資產。

其划龍舟活動與一般宜蘭的農村外觀並沒有甚麼太大的分野,但此地每年的龍舟競賽不同於其他地區傳統,極具趣味性。









兩庄各有專用龍船,平時放置「龍船厝」裡悉心維護, 到了端午節, 由年高德劭長者帶領地方人士進行傳統祭拜點睛, 接著祭拜河神,壯丁將兩搜龍船合力扛至江邊,然後才是精采的划船比賽。依當地的傳統,比賽時辰在午後, 參賽隊伍也只有淇武蘭與洲仔尾二隊, 庄民可輪流上陣,但不准外人及女子參賽,划船壯丁裸露上身,顯露強健體魄。










 

請繼續點選閱讀---

礁溪二龍村扒龍船(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