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由來】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或一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按照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即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新春佳節的延續。 元宵節街道上處處掛著燈籠,傳統習俗亦包括「猜燈謎」,民間讓人們花腦筋來猜謎。猜燈謎、出門賞月、共吃元宵、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湯圓與元宵】
湯圓和元宵從外型有點不易分辨,其最大差別在於製作過程。湯圓有大有小,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糰後,小的是糯米粉搓成圓形,較大的則內部包有不同口味的餡,但都需用手不斷搓揉成圓形,因此表面比較平滑。
而元宵則是將餡料先沾水,再置於竹框由專家搖晃,慢慢沾粉搖成圓形後再沾水,利用手工滾動的勁道沾上糯米粉,慢慢滾成圓形,技術人員將沾水約三至四次,放入竹籃內之糯米粉搖動使之滾動越來越結實,因此,最後表面略呈顆粒狀。
由於元宵做法較費工,一般都於元宵節前後在市場可以買到,但湯圓較為普及化,市場大部分都可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