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台北植物園---葉倫會老師導覽記實-1
上了年紀,方體會:「書到用時,方恨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因緣際會下,能認識導覽大師---葉倫會老師,實是榮幸,想了解葉老師,請參酌他的個人部落格,網址如下:https://ylh515.pixnet.net/blog
他對台灣社會人文、民俗、歷史、建築等瞭如指掌,史蹟巡禮觀察如數家珍,論古說今,都能說故事,其學識淵博,言論精闢,讓我徹底了解: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真諦!
日前(2020.11.18)上午10時,集合於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與他服務於海關老同事進行導覽,進行一趟史蹟知性巡禮,本人有幸能插花一起聆聽,實屬榮幸。
首先,葉老師出題考大家:居住在台北幾乎每天都會搭捷運,並搭乘手扶梯,請問大家知道手扶梯的行進速度嗎?但我卻沒注意過此。結果於手扶梯上就有正確答案:每分鐘30~39公尺。可見很多人都認為身邊很多細微事物,都認為理所當然而不在意,從沒仔細觀察過。
這條路線我走過近百次以上,但都只是匆匆路過,從沒駐足個三五分鐘,對沿路景物觀察如此細微。上了年紀的我,邊走路邊聆聽,不但獲得充分運動,同時腦袋也進行充電,希望將來應該不會得到老人癡呆症吧!希望今後更增加對我們居住這塊土地的情感,更深一層的認識!
老師一直告知團員要:凡事需進行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和分類,方是自己所獲得的知識。這是我詳記於腦袋瓜中,因此以下就以野人獻曝,將我所見、所聞、所紀錄,進行分享。
約近上午十點左右,開始導覽。自中正紀念堂角落開始進行今日的知性之旅,由於天空作美,陽光普照,將周邊景觀點綴得如此美麗,在園區樹陰下邊走邊聽,偶然機會發現一隻野鴿子悠閒展翅,躺在草坪上,進行日光浴。看!它是多悠閒在享受,然,作為「人」的我,幹嘛要來去匆匆!
迴廊沿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三面人行道建築,高5.5公尺,全長1,200公尺〈自音樂廳旁角亭至戲劇院旁角亭之單面牆長度為748公尺,全長為1,948公尺〉。外側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4.5公尺分嵌花窗一個,共有18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246個(含單面牆所嵌燈籠窗則形式為26種,總數共390個)頗具特色。
正面牌樓,原題字為「大中至正」,經於96年(2007年)12月7日更名為「自由廣場」。詳見:
面臨中山南路,高30公尺,寬80公尺,距紀念堂中心線470公尺。由中央拱門望看紀念堂,氣勢雄偉。
而豎立於愛國西路與公園路的麗正門,從遠觀至近看,都是這麼美,尤其麗正門旁這株宛如扇子般樹,好像在幫古城門遮蔭!
隔壁即為自由之家,該建物興建於1902年,台灣日治時期台灣銀行「頭取」(董事長)之宅邸,為日本高級官舍。1911年,台銀第二任頭取柳生一義將頭取宅邸轉做台銀俱樂部,供台銀員工休憩之用。於民國七十年左右,我曾入內用餐過。
由於不敵時間及風雨摧殘,部分已受損,於是政府相關單位依據文化部古蹟管理維護辦法,進行整修,可惜當天並未對外開放。
大門豎立兩大石塊疊起來的柱子,內各崁入由于右任先生題字的石碑,分別為「台灣省林業試驗所」及「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當然大家要於此留下美麗倩影。
從博愛路進入台北植物園,兩旁的肯特南洋杉高聳入雲,葉老師要我們注意有年紀的大王椰子樹,樹幹有哪些特色?原來主幹上尚留有日據時代的彈痕遺跡,同行的我們莫不嘖嘖稱奇。
另一為林火塗君碑,是日治時期植物園園長金平亮三為他立的碑,林火塗先生是植物園的員工,在植物園內默默工作了三十年,園長為紀念他為植物園默默辛勤付出,特別為他設立了碑,林火塗 君是台灣人不是日本人,可見當時金平園長是位好長官,這部分不分日本或台灣人。這個碑是植物園區內唯一一座由日本人為台灣人在區域內設置的。
路過腊葉館,本館於1924年興建,原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日治初期為開發台灣森林資源,計畫性從事「台灣植物調查事業」,野外採集的植物乾燥製成「腊葉標本」保存,以供鑑定植物種類。為台灣第一座專為貯藏植物腊葉標本而興建之標本館,為台灣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時已近中午時分,結束今天知性之旅,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前往孫運璿人文科技館附設餐廳進行午餐,並分享此次參訪中正紀念堂、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和台北植物園的心得,大家對此次導覽,方體會出「行萬里路 勝讀萬卷書」的真諦,提升對史蹟巡禮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