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浪漫台三線---北埔姜阿新洋樓的過往與現在

浪漫台三線---北埔姜阿新洋樓的過往與現在


以下文字由廖惠慶小姐提供



2012年春,發生種種不可思議的巧合,經過寢食不安的一個多月,感謝許多貴人相助,朋友的祝福,有驚無險,在524日那一天,我們第三代順利買回出生成長的老家北埔姜阿新洋樓,雖然需要巨額貸款,但這是多麼甜蜜的負擔,如今仍彷彿置身夢中一般。審視自己的一生,要感謝的貴人太多了,若非老天爺保佑及祖先庇蔭,怎會有如此的幸福。

1965年,在我小學二年級離開家鄉前,北埔就是我的全世界了。出生成長在靜謐的山城客家莊,除了非常少數退伍軍人講「國語」之外, 全北埔鄉幾乎沒有閩南人,我這個「山肚」(客語即山上人)小孩在舉家搬到臺北時,還以為全臺灣的人都講客家話哩!

「茶虎」姜阿新的浪漫及悲憫



我的祖父姜阿新雖然家財萬貫而且是獨子,原本可以一輩子不愁吃穿,卻很有冒險犯難的精神,開創了一些事業,祖父除了製茶業也經營林業、運輸業、製糖業。工廠有八家以上,最遠到埔里。父親告訴我,祖父雖是商人,卻不唯利是圖,他以獨特的浪漫理想來經營事業, 幹勁和氣魄令我父親傾倒。例如北埔耕作良田面積只有600甲,是我父親家鄉在桃園觀音鄉的6000甲的十分之一,位於北埔南方的大坪終年雲霧飄渺之山坡地多,最適合栽種茶樹,為了多利用山地,增加地方收入,在北埔口已經有一家工廠的祖父極力鼓勵鄉人開墾茶園,但由於大坪單肩擔挑茶葉步行到北埔要近兩小時,路途實在是非常遙遠,令人卻步,於是祖父在還沒有確定的原料來源下,就決定先在大坪再蓋一個茶工廠,讓鄉人有信心開始種茶,這個大工程有些物品例如門窗玻璃、建材、鐵管鋼材、屋頂浪板、揉撚機、乾燥機、石油發電機等必須以人力擔送八公里完成,其中最困難的是長14公尺直徑20 公分,因為無法拆卸分解,必須由36人步行扛三天才到達目的地的四噸多重之巨大水車旋轉軸,想起來這個畫面就很壯觀。除捐地給獅山國小建校之外,由於北埔鄉沒有中學,學子只好騎腳踏車七公里遠赴芎林讀書,重視地方教育的祖父不惜蔗糖減產,積極建議在原本租來種甘蔗的土地上興建北埔中學,同時捐出自家製材所的好木材供興建校舍使用。

不同於一般商人以營利為目的,祖父希望能夠給茶農蔗農有較好的收入, 所以永光茶工廠向茶農收購價較一般行情高,之後他會再想辦法向日本及英國客戶爭取利潤以平衡,為此臺大經濟系出身的父親常與祖父爭辯。此乃因祖父認為自己係 肩負著北埔鄉許多家庭的生計,至今在北埔還流傳一個諺語「姜阿新的蔗埔--賺絞」真是我阿公為人善良的寫照。




祖父起建洋樓

姜家共有四大房,我們大房住在天水堂最右側橫屋。1946年祖父事業正值巔峰,他聘請年輕的本地建築師彭玉理先生開始在老伙房屋南邊起建了洋樓,所有匠師都是北埔人,三年後的1949年完工了,這是一個中西合璧寬敞的建築,基座及圍牆採用北投唭哩岸石。建材全是上好的木料如烏心石、櫸木、檜木等,屋內兩層共有160坪,二樓有兩個大露臺,是我爸爸媽媽和伯父母的房間及佛堂鋼琴間。樓下除了玄關,長廊,兩個西式八角窗外,有起居室和可拆卸烏心石木隔間的正式大客廳,泡澡堂和乾濕分離的穿衣間,還有祖父書房和祖父母臥室,廚房及餐廳則還是在橫屋,我們在洋樓生活,吃飯時間過去橫屋,家裡共有四口井,祖母在花園種滿了美麗的植物,洋樓住著我們全家六個大人十一個孩子,在洋樓有許多美麗的共同回憶。

























舉家離開故鄉

種種原因1965年祖父宣告破產,之後洋樓抵押給合作金庫當作倉庫存放檔資料,從此我們只能在外徘徊,我常常夢見自己站在大門口無法進自己家門,夢醒時總淚眼惆悵。 由於銀行在屋內堆放紙類檔,因此白蟻滋生,加上年久失修漏水嚴重,20年後非常感謝吳東昇先生1995年在擔任立委時,出錢出力,將屋頂掀開大整修,使得原本面臨傾圮命運的洋樓活化再生,於洋樓成立金廣福基金會並申請成為新竹縣立古蹟開放參觀。基金會這些年以洋樓為基地辦活動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為地方真是做了許多好事情。

離開熟悉的家鄉到臺北生活,對過慣優渥生活的老人家非常辛苦,但客家婦女如我祖母和母親,雖自幼家境都富裕,但因為一向和傭人一起勞動,沒有嬌奢之氣,反而因為勤奮成習慣有著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積極幫助家計支撐父親一起努力渡過難關,也可能客家本色遭遇困難時總愈堅強, 身無分文的父母合力拼命兼差,養育當時嗷嗷待哺212歲的六名子女並均接受完整的教育。

遙遙返家路

我們離開故鄉五十年,老屋已經不堪居住,在洋樓2015年底租約未到前,必須先整修老厝成為宜居之所。由於當年我們大房並未畫入天水堂古蹟範圍,因此可以自由修繕,但多慮的我們又忖度到未來也許要將橫屋申請為古蹟的一部分(這樣天水堂才完整),雖然用古法修復老厝非常昂貴,但在一時無法決定之際,為了未知的將來, 我們全家還是咬牙決定用昂貴的修復古蹟方式進行。這包括拆除前先請一組建築系畢業生來測繪記錄,延聘專修古蹟的大木作,請木工師傅保留原有的舊樑只抽換腐蛀部份,請泥作老師傅新砌一座白灰池養白灰加上苧麻纖維發酵,也從臺南找到用古法砌閩南瓦的師傅等。

天水堂大房橫屋分為玄關,客廳,褟褟米,廚房,餐廳,及兩個臥室。最後的房間並且曾經是姜紹祖夫人的臥室。(後來因為分家將門封住改成書架),我們另外也修了洋樓後方崩塌的穀倉作為洋樓管理人的居所,希望未來木造的洋樓不再有人使用瓦斯烹飪洗澡。由於目前邀老人家回來住並常家族團聚,還沒有想好以後經營的方式,於是請水電師傅先預留了將來可能需要用到的管線。

我也想要提一下北埔永光會,阿公的永光茶工廠雖然已經結束50 年了,但到現在每一年仍固定兩次聚會和老東家見面,祖父落難臺北,81歲生日時,北埔的老朋友及老員工們仍包車北上為他慶生,在人情淡薄的今日社會中,真是難能可貴的情誼。

北埔的歷史及人物

北埔地靈人傑,除了抗日英雄姜紹祖,作家龍瑛宗,攝影家鄧南光都是北埔人,大聲疾呼保護優良農地不遺餘力的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也是同鄉。

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三鄉)是漢人在新竹地區最後開墾的聚落。我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省陸豐縣,1834北埔道光年間年,獲淡水同知李嗣業頒發曉諭,薑秀鑾和閩南人周邦正共同募丁武裝墾拓大隘地區,其中又以北埔為指揮中心,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就是當時的辦事處。「金」代表當時主導墾務的滿清政府,也代表吉祥,「廣」代表墾荒第一線來自廣東的的客家,「福」代表閩南,官方出資補助一千銀圓,其餘自籌,金廣福公館旁邊的古蹟天水堂便是薑秀鑾的住所。很難想像北埔原是一片荒野,我們漢人和原住民爭地墾荒械鬥,在臺灣的歷史雖然重要,但由於嫁到花蓮,我和原住民接觸較多,瞭解他們的遭遇感受及辛苦後,對原住民同胞總覺得很虧欠,也認為需要有一個政府願意勇敢地向原住民道歉。

北埔聚落除了古蹟及老街區外,最有特色的其實是秀巒山山腳下古樸的百年老巷道傳統民居,它狹窄而四通八達,巷弄入口隱密不容易發現,我至今不小心還會迷路,有時走一走也會有新發現的驚喜,由於當年北埔是武裝墾移,看得出整個依山建築的聚落有許多防禦功能。

豐富的自然生態

北埔的自然生態非常豐富,至今還能偶遇山羌野兔穿山甲,我參加荒野保護協會20年,常聽到「渡邊」這個名字,但一直到去年才知道渡邊龜作的全名。讓我震撼的是渡邊先生竟然是在1907年我家鄉蔡清琳北埔事件中遇害的!他本身是一名業餘的動物學者,常利用公餘在北埔山區採集昆蟲標本,提供北海道帝國大學的松村松年教授做研究 ,在臺灣18種保育類昆蟲中有兩種是他發現並以渡邊氏取名,分別為渡邊氏大青叩頭蟲(彩虹叩頭蟲)與渡邊氏長吻白臘蟬,1903 年渡邊到北埔擔任臺灣新竹北埔駐在所蕃地巡查,後來升任北埔支廳長。190711月發生北埔事件,北埔支廳遭到包圍,渡邊龜作與其他17名員警正在舉行講習時被殺,時年40歲,這實在是昆蟲界巨大的損失。在他去世之後,松村松年教授為紀念他,特別在替兩種臺灣蝴蝶命名時冠上渡邊氏姓名。這兩種蝴蝶分別是渡邊黃斑蔭蝶與渡邊鳳蝶(臺灣鳳蝶)。 全臺近年仍常聽聞有新發現之未命名的物種,我相信只要改變思維恢復生物棲息環境,未來北埔豐富的自然生態將是歷史人文外的一大特色。

期待保留北埔客家文化特色

自從天方夜譚般幸運買回老家後,我逐漸感覺世界上甚麼事都可能發生了,原來從小暗自許下的願望可以成真! 我們離鄉半世紀,家人在都市及國外有許多生活上的學習,如今返鄉積極構思籌畫著「姜阿新紀念館」準備未來開放,或許我們人生有些經驗,但希望不只我們自己生活過得好,也盼望鄉親一起來集思廣益,研究探討,找回真正的北埔,讓家鄉變得更可親可愛。許多朋友到北埔僅在老街攤子買擂茶柿餅吃吃客家小吃而已,這和逛夜市沒甚麼兩樣,實在太可惜。如此的觀光只有商業活動,沒有機會深入瞭解真正傳統的北埔文化。因為山城北埔是一本豐富的書,一磚一瓦都有故事,還有一些還沒被注意到的風景和人物, 需要我們挖掘記錄與述說。

今天用照片描述些北埔過去和現在發生的事,藉由分享,盼望年輕人能夠想出好法子保存過去的美好並發掘創新,讓古老的北埔在未來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廖惠慶小姐簡介

姜阿新孫女,古蹟姜阿新洋樓代表人,新竹縣北埔鄉人,目前任教於臺北市中正高中音樂班, 同時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監事。出生於北埔姜阿新洋樓,然1965年祖父永光茶工廠倒閉,洋樓抵押合作金庫,全家遂搬到臺北打拼謀生。師大音樂系主修鋼琴畢業後,嫁到花蓮縣吉安鄉稻香村成為花蓮媳婦,由於受祖父及父親影響 1996 年與同是荒野義工的夫婿黃雍熙一起發起搶救東海岸台十一線公路及水璉牛山自然保護區反火力發電廠等,並在荒野保護協會成立鄉土關懷小組,召集義工保護環境不遺餘力。 2012年,無意間得知失去半世紀的老家姜阿新洋樓將標售,積極號召第三代子孫合作無間買回洋樓,同時集資以古法修繕老厝,全力準備為家鄉北埔建立一座有故事可說的「姜阿新紀念館」

以下為她導覽時,本人所拍攝該洋樓內的樸素不失精緻裝飾紀實影像,分享全國大眾,如能前來一覽實況精工,絕對是人生一大視覺享受:


























以下為導覽時,廖小姐以電腦播放解說數年前父母親已年邁,重返自己曾住過發跡的老家,其歡喜心情,我想老人家當時心情,絕非他人所能體會,如非他後人辛苦奔波,可能成一荒廢或被改建?

我們暫時欣賞他們精心拍攝影片--重返洋樓(由陳懷恩導演團隊精心拍攝的記錄片)--描述該洋樓過往歷史影片,我僅翻拍摘錄投影片中的部分影像。看 ! 廖小姐高興無比
心情與笑容,與其年邁父母親持著拐杖慢慢步入他熟悉的住家,此時此刻,絕非我們外人以三言兩語來形容,就能了解其複雜卻高興的心情。







又,廖小姐是音樂家,她坐在鋼琴上介紹此該鋼琴始末,順便彈她拿手的優美樂曲。







敬請惠與點閱欣賞,如下。



影片連結


以上影片,係由邵義勝董事長一面欣賞,一面進行錄影。

聽完鋼琴演奏後,廖小姐繼續為我們導覽,欣賞此洋樓內各種精細家具設施或字畫。






以下為她媽媽年輕時的美照,看,不輸現在年輕人。






此張至於牆角的桌子,為當年經營製茶業時,永光茶工廠員工用的書桌,右下角下方,仍留有一木牌雕刻歷史字跡。




導覽完後,大家仍意猶未盡,於是,大家集合於洋樓前合影留念,以資永生回憶。









l   繼續點選欣賞---浪漫台三線沿線鄉鎮人文風光美景         


總統府前揭開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浪漫台三線---北埔地區-1/3 


浪漫台三線---北埔地區-2/3 


浪漫台三線---北埔地區-3/3 


浪漫台三線---北埔-金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