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憶兒時-part1

 
小時候的回憶

本人屬於四年級生,現已是坐六望七的年紀,但小時候記憶宛如昨日發生,片段的記憶總是印象深刻。由於出生在偏遠鄉下的農家,當時農業社會中,科技不夠進步,物資匱乏,沒如現今如此豐富,沒電視可看,更別說是電動玩具或行動電話。




下雨天農夫穿著蓑衣防雨,在田裡以鋤頭剷除雜草,似乎在開疆闢土般,鏟除雜草俾利種植農作,最後將雜草放火燒成灰,當天然肥料。





農夫牽著家牛走在鄉間,如走在綠色林蔭遂道中,是何等的逍遙自在,農夫和家牛說---上工啦  !






割完稻子,到田裡作土窯烤番薯,長輩與小朋友一起在田裡東跑西跑,或在窯中燒木材稻草,將窯泥土加溫後,最後將番薯置入窯中,將窯推倒,並以雙腳踩一踩,約經二三十分鐘後開窯,大家人手拿著香噴噴番薯吃,這才真是所謂---農家樂也。










當年物資不豐富,沒玩具可玩,於是將家中固定水桶外圈的鐵環拆下,此小鐵環就可當最佳玩具,在庭院及田間小路,滾來滾去打發時間兼運動,玩完後,趕快偷偷恢復回水桶上,否則,最後要被家父責罵的。





下課後或假日都要牽著家牛,到田埂吃草或溪邊喝水,是每日例行工作,哪來如古詩:「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麼有詩情畫意。






小朋友走在以石頭砌成的田埂上,農夫牽著牛返家的路途中,小朋友跟隨於後,此情此景,生長在都市的小朋友,可能認為何等的幸福 ? 此情此景宛如走過江南景緻的水涵洞橋。












以上影像要感謝YMCA青影社林宗弘社長與水牛學校校長李春信先生的精心導演,並安排所有參與的小朋友密切配合,所有影像攝於新竹關西的農村,而完成以上影像擺拍作品。李先生是一位留法歸國的藝術家,因為疼惜我們傳統農家鄉土文化,毅然決然放下身段,從事過著農村環保耕耘生活。


水牛學校介紹


學畫的李春信先生,沒想到人生竟然有一天會養了一頭牛,也沒想過有了一頭牛之後,竟然會跟著牛一起創作、一起耕田,現在竟然還經營起水牛學校,已養了水牛及黃牛數條。

水牛是老祖先們開墾台灣土地最重要的夥伴,而水牛精神更是象徵台灣人民為生活打拼的堅韌生命力。人與水牛一同站在土地上更是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也產生了美麗純真的「牧童」文化與友善大地的「牛耕」文化。建立水牛學校,就是希望能藉由教育「人」與「牛」,讓兩者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地創造出最真、善、美的故事。讓年輕人或小孩認識生命教育,讓人與牛的互動中發現生命的力量與感動。更進一步培育牛耕人才,傳承牛耕技術,為文化傳承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