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古德明的影像世界 !

手工拖拉元宵製作


華傳統美食工藝

冬至吃湯圓,元宵吃元宵,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吃了美味可口的元宵,可能不知如何做出來?在此介紹新東陽製作過程,其製作品質及衛生,遠近馳名,有口皆碑,讚不絕口。


在台灣一年中有兩個節令會吃到湯圓,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也象徵了祈求團圓、圓滿的概念,諺語吃一顆湯圓就會長一歲。

第二個節令是農曆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傳統上這天吃的叫做「元宵」,也有全家人團圓的意思。


「湯圓」和「元宵」的外型不易分辨,有人認為是一樣的食物,其實兩者最大差別在於製作過程的不同,口感有差異的!

外型來區分,渾圓的是「湯圓」形狀較不完整的是「元宵」,湯圓是「搓」出來的,而元宵是「搖」出來的!

早年元宵是將餡料切成小方塊,現今已事先工廠大量做好成圓型,餡料有花生、芝麻、抺茶豆沙等不同口味。製作時,首先將餡料沾水後,置於有乾糯米粉(非麵粉)的竹篩上,由於糯米粉易黏結成塊,需先打碎再以篩選器過濾較粗,以細粉繼續撒入竹篩上以逆時鐘或順時針的方向滾動數次當內餡沾黏薄薄一層的糯米粉後,將其放入一旁的冷開水浸一下,撈起瀝乾後,再放置於竹篩裡再次滾動,重複動作約34次,直到滾成適中的大小。











元宵是利用手工滾動的勁道糯米粉,現亦有用紫米粉,慢慢滾成圓形,因此表面略呈顆粒狀,咬開的內餡也不是整齊的圓形。元宵製作過程比湯圓費工,所以我們漸漸忘記此一傳統「滾元宵」讓我們這些現代人仍有口福可以品嘗到傳統美食。



目前,元宵節除了猜燈謎、看花燈,通常大家還會來碗熱呼呼的元宵,象徵家人團圓聚一起、吃個甜甜、幸福美滿!